這裡推薦的桃園景點半日遊行程如下:
1. 早上睡到自然醒,先去石門水庫吃活魚三吃(請參閱此篇石門水庫活魚餐廳介紹)。
2. 再帶全家大小去角板山公園及角板山行館及角板山形象商圈散步踏青,輕鬆度過一個舒適的周末下午。
角板山位於桃園復興鄉,光緒年間台灣巡府劉銘傳行經此地時,見當地的地形地貌似如角板,故將當地取名為「角板山」 。
角板山位在桃園大溪的東南方,海拔436公尺,屬桃園市復興鄉,從這裡可以遠眺石門水庫,景色優美、加上樹種豐富,擁有北台灣面積最大的梅花林,是夏天避暑、冬季賞梅花的好地方,角板山形象商圈及角板山行館梅花是這裡觀光一大賣點喔。
角板山行館地址:桃園市復興鄉澤仁村中山路133之1號
角板山行館開放時間09:00-17:00
角板山行館門票:免費
大眾運輸:於大溪搭乘桃園客運5104、5106線,於角板山公園站下車。
搭乘台灣好行巴士小烏來線至角板山公園站下車即抵(限假日行駛)
自行開車: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大溪交流道,轉台3號省道往大溪方向,接台4號省道往兩蔣文化園區方向直行,見桃59-1鄉道左轉往慈湖方向後接台七線直行,循指標前行即抵。
停車資訊:角板山行館旁仁愛停車場有大客車15格,小客車174格
光緒年間,為消災解厄及醫治百病,經地方熱心人士,擇定角板山興建土地公廟祈求地方平安,嗣改建為紅壇供奉觀音佛祖及福德正神,庇祐鄉里。
民國五十年紅壇年久失修、破舊不堪,地方人士發起建廟,並配合阿姆坪復興宮遷宮補償費用來興建廟宇,則現址於同年五月動工興建,至民國五十二年竣工,廟貌氣勢宏偉,命名為「福興宮 」。
另由信士前往埔頂「仁和宮 」恭請開漳聖王分靈迎為鎮殿主神、配祀觀音佛祖、天上聖母、五穀王神農大帝、關聖帝君、福德正神等神尊。
民國五十四年十二月十日舉行廟宇落成建醮大典,民國六十九年增建拜亭及龍鳳台。
民國八十一年因廟宇年久、漏雨不堪,故組重建委員會重建廟宇,民國八十二年動工興建,至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完成,廟宇巍峨、富麗堂皇。同年十一月初九舉行入廟三獻大典,恭請開漳聖王曁列尊神入廟永鎮福興,即為現今之福興宮!
角板山美食商圈地址: 桃園縣復興鄉中正路1-200號
林記客家小吃地址: 桃園縣復興鄉中正路100號
角板山平價小吃地址: 桃園縣復興鄉中正路51號
角板山參小福水果行地址: 桃園縣復興鄉中正路37號
角板山形象商圈大多賣一些香菇、金針、木耳等山產品!
在角板山行館入園口,這家養生健康飲料店生意最好,原因無他,因為老闆最客氣最大方,要求所有入園參觀的人先喝三杯現磨黃金亞麻籽茶及杏仁堅果茶,喝完有體力走完全程!
黃金亞麻仁籽中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 也是天然纖維質的優良來源,更富含富含木酚素 是純天然的營養精華。
亞麻子(flaxseed)是ω-3脂肪酸和木酚素(lignans)的良好來源,最被常使用的是在男性前列腺與女性更年期健康上,亞麻子亦有降低肺炎與氧化壓力的作用。
白杏仁含豐富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鈣、鏻、鉀、鎂、銅、鋅、鐵、錳及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P及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是健康養生不可或缺補充品喔。
角板山行館座落於桃園市復興鄉角板臺地,合計房屋四棟,行館內有客廳、主臥房及客房各一,其餘三棟為警衛及隨從人員房舍。
濱臨石門水庫,青山環繞、藍天碧波、相映成趣。晨昏之際,微風扶面、山嵐輕移,悠然漫步其間,和平寧靜,令人心曠神怡,故先總統蔣公生前常偕夫人來此小住,聽松濤,賞雪梅,怡然而有所得。
角板山行館每週六日提供全館定點定時(10:00及14:00)導覽服務
在19世紀時,天然樟樹所提煉而成的樟腦,在當時是極為重要的原物料,而復興鄉角板山更曾為全臺灣最主要的伐樟製腦集散中心,角板山行館園區內尚保存著國內唯一之「樟腦收納所」是極具有歷史意義之建築物,且園區內仍有十餘株樹齡已近百年之老樟樹,見證樟腦歷史的興盛與衰落;另角板山行館曾為先總統蔣公與其夫人蔣宋美齡居住之行館,園區內遍植梅樹,每至冷冬時節梅花綻放,常吸引遊客到園區駐足觀賞。
舉辦「百年角板見真樟~角板山樟腦文化特展」期以展覽方式提升臺灣樟腦產業知識與建構在地特色深度旅遊。
角板山行館擁有北臺灣最大梅花園,當一波波寒流吹襲下,整片雪白如織的花朵有如一層薄薄白雪覆蓋枝頭。又因地勢關係,年初山區水氣足,氣溫降低,形成雲霧繚繞,仙氣彌漫景象,將園區妝點出嬌羞又幽靜的景致。
兩位大美女配上如詩如畫的湖畔美景,彷彿天上人間圖畫一般!
擁有北臺灣最大梅園的角板山行館種植的梅花園,梅花盛開時間自每年的元月底止喔! 因地勢關係,此季節山區水氣足,氣溫降低,形成雲霧繚繞,仙氣彌漫景象,將園區妝點出嬌羞又幽靜的景致。
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獨早,「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被譽為花魁。「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象徵我們龍的傳人之精神。梅花培植起於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歷史。梅是花中壽星,我國不少地區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梅,至今還在歲歲作花。梅花斗雪吐艷,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梅花原產於我國,主要以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栽培為盛。喜溫暖而稍濕潤的氣候,宜在陽光充足、通風涼爽處生長,其性畏澇,能耐旱。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木,尤以風韻美著稱,每當冬末春初,疏花點點,清香遠溢,在中國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藥,梅花沖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稱,可加工成各式乾果,不勝枚舉。
桃園市政府於民國九十二年,邀請12位世界級藝術家在此創作,成立國際雕塑公園,不但是國內觀光新景點,並成為國內公共藝術教育的聖地。雕塑包括:飛龍在天(Flying Dragon in the Sky)、命運之愛(Love of Fates)、屋頂上的椅子(Chair on the Roof)、和平之境(Space of Peace)、中華影像(Chinese Shadows)、觀點(Perspective)、人形狐狸(The Human Fox)、復興鄉(Fuxing Township)、2003樟樹桃園(Camphor Taoyuan’ 03)、人之初(About Base)、溫室提案(Green House Proposal)、藝術如樹╱樹如藝術 (Art as Tree╱Tree as Art)。
復興鄉(Fuxing Township)
創作理念:作者自一九六九年起,即以輪胎為主題進行創作,將輪胎的造型、結構、肌理、顏色等細節,以超寫實的繪畫技法呈現,舉世聞名,後進而從事三度空間的立體創作,每以地名為其作品命名,顯示其駐足之所在。輪胎的運轉不歇,象徵大自然生生不息,設置於水中,跟自然結合一體,倒影蕩漾,生趣盎然,亦象徵復興鄉承傳有緒,欣欣向榮。
角板山行館環湖道路上觸樹可見結實累累的梅子!
飛龍在天(Flying Dragon in the Sky)
創作理念:東方民族對龍有特殊的崇拜,傳說中的龍,是一種靈獸,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代表著吉祥與權威。作品以極抽象的幾何圖形,表現飛龍在天、見首不見尾的奇景。以天幕為襯托,隨著穹蒼中風雨陰晴的變化,隨著遠近高低角度之不同,每次仰首眺望,飛龍千姿百態的面目,總讓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遐思。
命運之愛(Love of Fates)
創作理念:作品刻意設置於公園的最高位置,有居高臨下、俯瞰全局之勢。造型看似簡單,卻是以黃金切割律的比率,呈現潔白如玉的視覺之美。方塊的每一面,都有微微起伏的弧度,像是正在呼吸的生命,然而具有生命的,又豈止是藝術,環繞四周的樹木,甚至徘徊於此的天光、雲影,何嘗沒有生命?它們共同譜出生命之歌,禮讚大自然的一切。
屋頂上的椅子(Chair on the Roof)
創作理念:卡氏從事戶外公共藝術創作,不喜閉門造車,預為綢繆,每每因勢造景,結合設置地的歷史文化背景,使其作品發揮承先啟後的作用,成為社區居民共同記憶的一環。立於崗哨頂部的銅椅,翻模自明代式樣,象徵歲月滄桑,儘管時遷境移,行館的崗哨有若永不隱退的老兵,仍然日夜守護角板山公園。
人形狐狸(The Human Fox)
創作理念:繪滿圖騰的立柱,一若大自然的代言者,述說原始森林的神秘故事。紅、白、黑三色的變化組合,勾勒出熱情、和平、力量的基調,也把在地族群的生命印記與奮鬥理想,做了生動的刻劃。狐狸是森林中的精靈,悠遊林間,行蹤莫定,作品名為「人形狐狸」,意在殷殷期盼:人生寄旅於天地之間,就應活得自由與奔放。
和平之境(Space of Peace)
創作理念:
人與天需要溝通,相互了解,並和諧共存。高達五點五公尺的長柱,象徵直抵天庭的橋樑,一對意涵陰陽的方圓短柱,以及七星羅列的小柱,均經精算,跟臺灣的地理軸線走向平行。作者期盼讓偶然徜徉其間的遊人,倚柱暫歇,傾聽鳥語、風聲、雨聲,仰望星辰、日出、日落,領悟人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重要與美好。
中華影像(Chinese Shadows)
創作理念:
大部分的雕塑,都是靜靜地訴說自己的故事,這件五彩繽紛、婀娜多姿的作品,卻以十足的動感,變化萬千的姿態,幅射出洋溢著生命活力的豐富訊息。色彩、影像、光線,加上作者刻意追求的穿透性與透明感,眼前所見,不僅是一場金屬遊戲,也好像是在上演一齣充滿詼諧與溫暖的人間喜劇。
觀點(Perspective)
創作理念:
黃道分二十四區,天體運行不輟,地上圓盤以十九片組成,五片的缺口以及直立的另一圓盤,是整個雕塑的重心,象徵大自然力量源源不絕的從地面湧現。鮮紅的橫桿代表生命的熱情與力量,由東往西,直指天際,像發射電波的天線,將此間民主、自由與人道關懷的訊息,無遠弗屆地傳播至海峽對岸及西方世界。
三樟樹桃園(Camphor Taoyuan’ 03)
創作理念:
人來自於自然,終亦將返回自然,此一萬古以來不變之鐵律,突顯人類與大自然原本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作品以一倒三角形的架構,堅實地立基於大地,象徵人應飲水思源,不忘其本。一側與百年長青的樟樹依靠,旨在透過此種視覺意象,強調人與賴以為生的自然環境,必須相互扶持。
人之初(About Base)
創作理念:
生命的本源、生命的意義,是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詮釋不盡的故事。藝術家企圖以最樸拙的造型與最簡單的線條,鉤勒出生命的創始。狀似大碗與蘿蔔的桌上物,象徵著陰陽、虛實,也代表了飲食男女的慾念與生命的流動,而桌子則有若舞臺,真實有力地呈現了物象以外的紅塵故事。
溫室提案(Green House Proposal)
創作理念:
綠意盎然的建物,與林木蔥蘢的公園打成一片,讓隨興踏入其內的遊人,猛然醒悟,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進入「另一人」的內心世界,似乎意味著,人要真正相互了解,首先必須做到心意相通。而從另一角度來說,進入建物的遊人,可由內往外張望,暗示要真正了解他人、及周遭環境,不單是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而須從內心細加體會。
藝術如樹╱樹如藝術(Art as Tree╱Tree as Art)
創作理念:
作品聳立在參天巨木間,所代表的不止是樹的形象,其實作品自己本身就已變成了一棵大樹。人工與自然融成一體,不劃分彼此,呈現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換言之,不單是藝術品變成了樹,樹這時也變成了藝術品,兩者相互輝映,共生共榮。作品所顯現的環保意識深遠,理想崇高。
角板山行館開放時間:每日為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全年無休〉。
角板山行館內的地下室有一「神秘避難隧道」,長80公尺、寬4公尺、高3公尺,當年做為蔣介石緊急避難之用。隧道開放參觀後,隧道牆壁彩繪了泰雅風味的圖騰,成為吸引遊客的景點之一。